2022年11月,富士发布了新款相机“XT-5”。
我盯着那台银色机身看了好久——复古的造型、金属的质感、还有富士一贯的胶片模拟色彩,像极了我心中“理想相机”的样子。它不像工具,更像一件可以随身携带的“情绪装置”。
心动来得毫无预兆。
可现实很骨感:一机难求。
官网没货,淘宝很多授权店也是需要加价几千。但我丝毫没有犹豫,加了3000多拿下了它。
现在回头看,这或许是一次冲动消费。
因为买回来后,我似乎也很少用它。
但奇怪的是,自从它来了之后,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比如,我会因为“今天光线不错”而临时决定出门走走。
比如,周末不再只想躺平,而是想着“要不要去江边拍点什么”。
比如,约朋友见面,会顺口问一句:“要不要顺便拍组照片?我带相机了。”
这台相机没有让我变成摄影师,但它让我重新学会了“观察”和“停留”。
它成了我走出家门的理由,成了我对抗日常麻木的一个小小支点。
去年年底,甚至有人愿意出1.7万购买它。我当初加价到1.65万才拿到它,而他愿意在我使用两年后以及我的“成本价”的基础上再往上加。
但我还是没卖。
因为它对我而言,早已不是“器材”那么简单了。
它是一段记忆的载体,是那些我为它走出门的清晨与黄昏,是我在镜头后重新发现世界时的惊喜。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里,保留了一点“非理性”的浪漫。
是的,它小贵,它用得少,它甚至有点“不实用”。
可有些价值,本就不该用“使用频率”来衡量。
就像有人愿意花几个月工资去听一场远方的演唱会,有人会为一双滑板鞋翻山越岭;有人愿意收藏一本书,却从没翻开过。我们买的,往往不只是物品本身,而是它背后的生活方式,是它带给我们的某种“可能性”。
这台富士XT-5,没让我多拍多少张照片,但它让我多看了这个世界一眼。
它让我愿意动身,愿意等待,愿意为一片云、一缕光停下脚步。
这样的“冲动消费”,我愿意再有几次。
现在,它依然安静地躺在我的包里。
下一次出门,我还会带上它。
不为拍出多惊艳的作品,
只为记住——
我曾因为一台相机,
重新爱上了走路、看天、和这个世界轻轻say hi。
有些东西,买的时候是冲动,用的时候是生活。
而留下它,是因为它早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参与讨论